2025年07月30日 (周三)   2℃~ 20℃   多云
  • 搜索
  • 学习强国
  • APP
  • 综合 公共
    看电视
  • 综合 交通
    听广播
  • 公众号
  • 微博
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奋进新征程 ——我市自然资源工作综述
时间:2025-01-17 14:50:43 来源: 阅读量:429

丽雄关,魅力无限。

绿水青山,繁花似锦;空气清新,沁人心脾;蓝天白云,流水潺潺。行走踏足间,感受到的皆是“风景这边独好”。

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推进全域美丽城乡建设,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2024年,市自然资源局凝心聚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认真履行“两统一”职责,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西沟矿 李巍 摄

科学编制规划,优化空间布局

坚持规划先行。市自然资源局秉持规划先行理念,积极服务城市发展,用细心、专心和耐心打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不断优化空间布局,2024年3月《嘉峪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通过省政府批复,6月《嘉峪关市城镇开发边界评估及局部优化方案》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查并下达启用。

加快推进全市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三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家评审工作;统筹推进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城镇开发边界内四个单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

制订我市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工作方案及目录清单,同时启动了部分片区的城市设计工作,为探索城市设计在详细规划中的创新应用奠定了基础;与多部门积极对接,结合省政府批复的《嘉峪关市全域城市化规划》,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启动村庄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嘉峪关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评审工作。

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受理办证申请,指导群众缴税。

扛起保护责任,严守耕地红线

牢记国之大者。市自然资源局坚决扛起耕地保护责任,多形式宣传耕地保护法律法规,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从严控制建设项目占用耕地。

我市耕地保有量11.44万亩,耕地面积11.97万亩,实现耕地面积稳中有增。

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2024年实施占用耕地的农转用项目1个,已在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中补充耕地面积0.1561公顷,达到占一补一。

进行耕地恢复,对2023-2025年耕地保护目标中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非耕地0.0553万亩,2023年采用异地补划的方式完成0.0177万亩,2024年采用异地补划的方式完成0.0194万亩。

建设工程规划专项检查。

严格用途管制,积极科学选址

要素跟着项目走。市自然资源局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坚持做好对重大项目科学选址,从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土地年度利用计划组织实施,到各类土地用途转用和土地征收管理,全流程服务建设项目前期选址。完成0-3岁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宁晟新能源500MW/1000MWh独立储能、公益性公墓等17个项目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核发工作,出具建设项目用地红线位置图28份,出具规划条件通知书78份。

完成2024年国有未利用地转用报批工作,保障黄草营危桥改造工程、宁晟新能源有限公司独立储能、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城市公益性公墓等6个项目的组件报批工作。

配合完成S20嘉峪关至阿克塞段、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配套铁路等省级审核审批的7个项目的预选及转用审批工作。委托编制城镇开发边界局部优化方案,推进酒钢集团智慧能源管控中心、嘉峪关市生活垃圾分类压缩站配套等项目调入城镇开发边界,完成建设用地转用。2024年,新增建设用地70.0782公顷。

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利用资源

全力保障项目用地。市自然资源局在认真盘点上年度土地收储、供应及盘活存量用地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调研市区土地供应需求和存量用地现状,制定了《补充调整嘉峪关市土地储备三年(2023-2025年)滚动计划和2024年度土地储备计划》,2024年收购储备14宗国有土地,收储面积总计9.54公顷,收储价款总计1262.8133万元,为保障土地供应奠定了基础。

科学制定《嘉峪关市2024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优先向产业优化、布局科学的新型工业化项目倾斜;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两条主线,加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大提速,全力保障清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AI算力中心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落地。

发布我市新一轮基准地价,以及园、林、草地分等定级与基准地价;开展全民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落实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全年共计土地收入约3.39亿元。

统筹用地供应,全年累计供应住宅用地34.0035公顷,商业用地5.5219公顷,工业用地26.49公顷,物流仓储用地3公顷,公共服务用地36.313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51.4967公顷。

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进“标准地+带方案”出让模式,全年“标准地”出让4宗,带方案出让土地1宗;加大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48.34公顷、闲置土地30.65公顷,两项工作均排名全省第一;通过租赁厂房、转让土地、合资运营等多种方式“腾笼换鸟”,盘活项目20个,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土地42.16公顷。

项目现场勘查。

夯实监测基础,强化地信服务

坚持底图服务蓝图。在完成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的基础上,启动开展2024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优化变更调查方法,及时更新调查数据,保持自然资源数据的现势性,绘好我市自然资源底图,更好地服务我市发展蓝图。

启动编制《实景三维嘉峪关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逐步实现1:10000全市区域覆盖,1:500、1:1000、1:2000市中心城区规划区和主要建制镇全覆盖,建成嘉峪关重点区域以及部分实景三维模型。

推进我市测绘行业“放管服”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测绘市场秩序,提升测绘成果质量,建立健全测绘市场的动态监控体系,对全市5家测绘资质单位开展2024年度市级测绘资质及测绘项目质量监督检查和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推进测绘成果应用,完成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及更新,全年共更新房屋、道路、地名地址等矢量数据15621条;开发测绘成果目录、标准地图系统,发布影像、元数据、矢量等多层地理信息数据目录,实现了测绘成果的多维应用。推进卫星中心建设及影像成果运用,2024年共接收卫星影像265景,目前已将接收影像数据处理完成,并上传至嘉峪关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利用涉密基础测绘成果审批申请18件,提供5.3TB数据量,为全市各大项目提供了地理信息数据保障。

调研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建设工作。

加强矿山管理,推进生态修复

秉持绿色发展理念。2024年,对陆续到期的8个采矿权,积极稳妥进行矿业权登记,完善储量动态监管机制,建立储量台账。对“嘉峪关市煤炭中心南二建筑用砂矿”等4个矿业权人开展2024年度矿业权人勘察开采信息实地核查工作,掌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促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加强了矿产压覆审批管理,审批国综(嘉峪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嘉西光伏产业基地200MW光伏发电建设等3个项目的压覆矿产资源核查申请,保障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强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对采矿许可证到期拟注销的大草滩水库西板岩矿和营房后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进行验收。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订并落实《嘉峪关市自然资源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对全市1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8次排查,会同相关部门在隐患点开展山洪、地质灾害避险演练,提升人民群众防灾避险的意识。

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完善我市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修复体系,编制《嘉峪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在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同时,积极向上申报国土综合整治、生态修复项目。完成嘉峪关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二期)施工建设;完成生态地质避险搬迁群众77户260人在市区分散安置任务,补偿资金全部拨付到位,针对搬迁工作完成后村民宅基地复垦工作,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对接,申报峪泉镇断山口村一组、二组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争取项目资金753万元。


万人清洁活动。

提升服务水平,推进确权登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窗口服务好、办事效率高,是人民群众对不动产登记的殷切期盼。

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加快“一窗办理、集成服务”升级,“一窗办事”平台办理量8890件,位居全省首位;与张掖、酒泉、兰州、兰州新区、金昌、陇南、武威建立不动产登记“跨域通办”长效机制,完成“跨域通办”业务4笔;推进“二手房+水电气热”联动过户,完成过户业务5667笔。

增设“涉企专窗”,为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提供一站式服务,全年累计办理涉企不动产登记254笔;实现项目报件、审批、竣工备案、登记成果全流程信息共享。拓展不动产电子证照应用,在税务、教育、住建等19家单位及14家金融机构推广电子证照,实现不动产电子证照在抵押贷款、税收征缴等方面的社会化应用。依托甘肃省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平台实现“不动产+金融”“不动产+司法”,线上发放电子登记证明10690笔,抵押登记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3103笔,网办查解封登记591笔。

有效化解矛盾“登记难”问题,将整治棚户区改造项目“登记难”问题作为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点内容,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的方式,2024年4月30日妥善解决棚户区改造项目“登记难”问题,累计办理住宅首次登记9482套。

收回土地现场核查。

党建工作会议现场。

深化领域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深化自然领域改革,围绕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推动“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将建设项目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办理时限由3个工作日再次压缩至1.5个工作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时限由3个工作日再次压缩至1.5个工作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时限由5个工作日再次压缩至2.5个工作日,不断提高审批效能和监管服务水平,大大优化营商环境,为项目落地缩短时限。

围绕便民利企,开展优质高效服务,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通过获取动态监测系统及市工程建设审批管理系统数据,实现项目报建至登记“一站式”服务,想方设法促使项目尽早落地。

推进不动产服务改革,推行“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抵押即交证”。

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前期工作,摸清底数,研究入市政策,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打好基础。

阔步新程绘宏图,砥砺奋进开新篇。2025年,市自然资源局将紧紧围绕自然资源领域重点改革任务和工作要求,继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从国土空间规划到资源要素保障,从耕地保护到生态修复,从改革创新到执法监察,采取一系列系统性、针对性的举措,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编辑|赵丹 康晓媛

审核|穆雯娟

终审|张小鹏

编辑:
主办单位 嘉峪关市融媒体中心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0~2025 嘉峪关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举报电话:(0937)6220150 邮箱:jygxww@qq.com  ICP备案号:陇ICP备09001133号-1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8
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