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雄关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八大行动”,以党纪学习教育和深化“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立足群众需求,在社区发展、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等工作上拓展思路抓成效,创新载体抓落实,着力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党建核心,突出政治领航。从严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年主持召开党工委会39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17次。积极构建“课堂+基地+网络”党纪学习教育体系,各级党组织集中学习研讨1335场次,宣讲纪律党课202场次,开展警示教育161场次,以“纪律作风大整顿、服务质效大提升”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对标对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探索推行“三五工作法”靠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组织开展“举旗帜·送理论”主题宣讲300多场,审核发布信息1200余条,确保党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聚焦党建责任,筑牢坚强堡垒。不断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架构,开展“五亮”行动1500余次,提炼“同心和美·幸福昌盛”“峪善峪美·苑在其中”等基层党建品牌15个,有效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研究制定支部标准化建设重点任务8项、具体举措34项,清单化闭环式推进落实。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实现党员分类管理全覆盖。指导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项目”“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效,各级党组织书记领办事项218件。用好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平台及在职党员“双报到”和“互联共转”行动,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816场次,收集群众“微心愿”1.24万条,协调推动7000余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实现了“党组织对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对党组织一呼百应”双目标。
突出党建引领,大抓基层治理。围绕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典范城市“八大行动”,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形成“1688”工作法,做好基层治理各项工作。创稳提级方面,组建婚姻家庭、物业纠纷等专业调解团队4个,充分发挥“三官一律一所”作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232起。网格提效方面,发挥219个网格“前哨”作用,吸纳在职党员等7256人组成119支自治力量下沉参与网格工作,开展网格呼叫4223次,解决问题2445个。社区提档方面,打造9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建成6个“社区花园”,实现了居民群众对高品质社区生活的追求。物业提标方面,采取集中整治、引入物业、自治自管等方式,实现辖区内物业服务、业委会覆盖率均达到100%。自治提升方面,积极推广“听、理、劝、借、让、和”六字诀,打造“窦姨说事”工作室等居民议事协商品牌17个,化解矛盾158件,有效提高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明提质方面,以“邻里文化节”为载体,广泛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300余场次,让“远亲不如近邻”等优良传统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紧盯“一老一小”,增进民生福祉。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盯老、残、小特殊群体需求,持续做好困难群体动态化监测、常态化救助服务,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实现群众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通过“民情大走访”“敲门行动”活动,常态化开展“全覆盖”走访排查,建立困难救助档案,纳入社区监测预警管理,做到“一清、二探、三服务”。及时有效地开展残疾低保保障、临时救助、老龄服务、困境儿童关爱等各项工作,常态化开展民生兜底保障走访专项活动,不断加强重点人员信息动态监管和关心关爱,累计走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保、特困、独居孤寡老年人和重度残疾人等6000余人次,发放米面油、煤炭、棉被棉衣等各类救助物资800余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210件。为268户居民发放“小金额”临时救助金35.83万元,为33户病困家庭申请医疗救助29.7万元 。全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牢牢兜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持续增强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讯员|王亚忠
编辑|韩燕玲 秦志杰
审核|穆雯娟
终审|张小鹏